主持人:《金融时报》记者赵萌


(资料图片)

特邀嘉宾: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

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元年,回顾这一年,银行理财在全面净值化背景下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经历两轮回撤,一度出现大面积“破净”。业内专家表示,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及资本市场回暖,带动居民收入预期与风险偏好回升,预估理财规模同比增速或超过15%。

进入新的一年,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公司等理财市场主体而言,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展业能力?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针对这些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出现的两轮净值回撤?2023年,商业银行、理财公司等理财市场主体该如何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

翟立宏: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从市场表现看,2022年3月和1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动荡,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两次比较剧烈的波动,赎回比例上升。2022年11月以来,资金面边际收敛,叠加防疫政策优化与稳楼市政策推出,引起市场预期出现较大变化,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出现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在此期间,一周收益出现亏损现象的产品占所有理财产品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2022年11月以来的债券市场波动更是导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近1万亿元。

在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和大幅赎回现象更加凸显了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银行理财已全面完成净值化转型,但银行理财客户的投资理念还相对固化,还未完全从以前的预期收益模式转换到买者自负的净值化模式。与此同时,银行和理财公司面临规模考核压力时,在理财产品实际销售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不规范现象,比如,片面夸大产品收益率、隐晦表达保本信息、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相适应的产品等。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净值出现下跌,投资者就可能大量赎回产品,而产品的大量赎回将进一步导致市场波动,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等理财市场主体需积极承担起投资者教育的社会责任,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模式,逐步掌握与理财相关的必要知识,正确认识理财业务对应的机会和风险,进而有效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各类机构可结合投资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投资者教育服务。

具体到实施路径,首先,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等理财市场主体需将投资者教育融入理财销售的全流程之中,通过考核与激励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财经理的合规意识,提高销售人员的主动性,在投资者服务过程中,能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和工具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其次,应不断加强理财团队建设,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对投资者的风险揭示流程,防止一味追求销售业绩而向投资者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教育的有效性,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还可以建立客户信息卡,重点加强对老年群体、首次投资群体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断提升这类群体的理财知识和投资素养。最后,作为落实投资者教育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还需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投资能力,并积极引导投资者基于资产配置理念实现长期投资和财富保值增值,进而降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主持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翟立宏:随着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普通投资者也需不断提升自身投资素养,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投资原则,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格相匹配的理财产品。面对理财产品“破净”现象时,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和冷静,逐步适应刚性兑付被打破的现实,正确认识收益与风险的共生关系,明确自身需求,结合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产品,以资产配置的理念实现投资的分散化,避免受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面对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首先,投资者需要主动了解各类型产品的基本特征,明确自身风险偏好、流动性、收益等需求,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做到知己知彼,避免盲目投资。其次,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市场短期波动,坚持价值投资。市场经历短期震荡调整属于正常现象,投资者应着眼于长期投资。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为理财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此投资者应保有充分的信心。再次,投资者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后,应坚持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实现各类产品的分散化投资。多元化的组合策略可以分散单一产品配置的风险,进而实现整个投资组合的保值增值。

主持人:您认为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前景如何?

翟立宏:2022年,资管新规全面施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展望202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从机构层面来看,理财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理财子公司将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而具有理财发展潜力的银行会进一步申请理财子牌照,其余众多中小银行将更加关注代销渠道的拓展。从产品层面来看,短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量将明显减少,理财产品期限逐步拉长,长期限理财产品占比逐步上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还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但在客户需求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将逐渐上升。

具体来看,首先,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落幕,2023年短期限固收类产品、日开的短债产品等替代品的创设发行或成为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的发力点之一。其次,2023年,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表现有可能分化,反映在产品布局上,权益类银行理财或混合类理财有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期,无论是自主投资还是FOF类投资,权益类理财表现值得期待。再次,特色化的产品体系将进一步丰富,各类主题型产品会进一步增多,可提供涵盖不同属性的资产类别,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无论是中长期的养老投资需求,还是中短期的增值投资需求,乃至短期的流动性管理需求,银行理财都可以提供种类多样、类型丰富的产品,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投资配置。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