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快速增长。据外媒报道,综合韩国五家整车厂商发布的3月销售业绩,韩系车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9.2%。其中,本土市场销量为14.1万辆,同比增长26.8%;海外市场的销量为52.9万辆,同比增长36.7%。
一直以来,以现代汽车集团为代表的韩系车在全球市场上位居前列。2022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达684.5万辆,仅次于丰田(1048.3万辆)和大众汽车(848.1万辆)之后,这是现代汽车集团首次在全球销量中排在第三。此外,在美国市场,现代汽车集团份额首次突破了10%,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高达9.4%。
(相关资料图)
相较于欧美车企,韩系车造型较为时尚,同时油耗和价格相对低,在经过长期经营后,性价比优势下韩系车在欧美市场较受欢迎,形成良好的口碑。
然而,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韩系车累计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滑33%,韩系车的市场份额不足2%。
韩系车从2017年开始走向下坡路。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是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两大主体。2016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突破了100万辆,而2022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仅为26万辆。起亚2016年的销量达到65万辆,去年销量则不足10万辆。此外,韩系合资车企东风悦达起亚的中方合作伙伴东风集团已经在2022年退出。
过去多年来,韩系车的标签性为高性价比。但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和主流合资品牌价格的下探,韩系车的市场份额被挤出。另一方面,韩系车在电动车领域相对被动。
值得注意的是,二线合资品牌在2017年后开始逐步衰退,包括广菲克、长安铃木、东风雷诺等已经撤资或者倒下。信达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2015-2022年,国内乘用车呈现出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德日系车企份额相对稳定,美、韩、法系车企份额显著下降的局面,其中自主品牌份额由37.2%增加至47.2%。
自主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发力加速了市场结构的重塑,这导致电动化转型迟滞,产品力下降的合资车企,受到新能源及自主品牌燃油车的双重挤压。
业内认为,韩系车企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在战略及车型上进行创新,且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同时此前几年推出过多雷同的车型,导致其在营销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同时,无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使北京现代一度错过自我革新的机会。
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吴周涛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市场关注度的下降是影响北京现代未来发展最核心的因素,未来发展的核心一是重构产品研发体系,二是向智电化转型,三是调整营销渠道。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现代将引入全新电动车品牌,聚焦15万~30万元区间电动车,未来2~3年将引入4~5款电动车产品。吴周涛认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北京现代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成市场占有率3%左右,年销50-60万辆,重回主赛道。
起亚近期也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推出6款电动车型,到2030年,实现电动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困局,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一段时间,韩系品牌也只有逐步走出传统市场,提升品牌价值,推出中国市场专属车型,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才能够走出目前市场困境。”韩国汽车工业协会通商合作办公室负责人权五灿(音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能否在新能源汽车(NEV)转型方面获得成果,将成为决定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成败的重要一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