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记者孟珂

近日,MSCI发布《极端气温将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研究报告,其中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加速发展,极端和异常天气模式越来越频繁,也使得更多投资者希望了解气候物理风险对行业和企业的潜在影响。2011年至202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1850年至1900年的水平高出1.1°C。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和极端天气也将进一步发生变化,造成更严重的破坏。聚焦到中国,在全球升温2°C的情景下,有研究预计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地区将面临由气候物理影响带来的中高或高风险。

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总体气候物理风险预计将会增加,但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仍将存在差异。MSCI基于MSCI中国指数(截至2023年3月)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投资组合,并使用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MSCI Climate Value-At-Risk,简称Climate VaR)估算了投资组合中不同行业面对气候物理风险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虚拟投资组合中,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合计权重占比为5%,但受到基础设施中断、冷却成本增加和生产力降低等影响,这两个行业的潜在损失占加权极端高温风险估值的33%。相比之下,总权重高达44%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金融行业对应的极端高温潜在损失占比则要低得多(22%)。不仅不同行业受极端天气影响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升温情景下,每个行业面临的相对影响和敏感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在全球升温1.5°C的有序转型情景下,金融、通讯业务和房地产行业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它们对全球变暖最为敏感,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与全球升温1.5°C的情景相比,这些行业在更为极端的全球升温5°C的情景下面临的预计市场价值损失将增加10倍。

MSCI认为,未来,投资者可能需要结合不同的气候风险管理策略,充分考虑行业差异及资产在热点地区的气候适应与响应计划,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气候物理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