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陆夷
随着各地高考放榜时间临近,志愿填报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少媒体报道披露,志愿填报付费市场乱象丛生、从业者良莠不齐,花高价请的“专家”甚至有可能没上过大学,值得考生和家长格外注意。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是一个庞大的流量市场和消费市场。读什么学校、去哪个城市、选什么专业,成为一门网络“显学”,过来人众说纷纭、各博主见仁见智,前不久张雪峰关于“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的言论就引发不少争议。抛开一般争议不谈,仅就市场监管而言,教育部等部门就曾多次发布提醒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予以严厉打击。可以说,释放出了加强和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的鲜明信号。
考生自主填报、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是志愿填报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考生之所以感到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花样繁多,事实上反映出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来随着多地录取模式的改进,新的志愿填报要求多、变化大,报考心切的学生和家长难免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恐慌。二来这一行业仍处于“定价无标准、从业无门槛、行为无监管”的状态,很难清晰界定怎样才算是经营不合规、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三来凸显了志愿填报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传统的报考咨询、培训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和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恐怕也是志愿填报行业逐渐走红的关键原因。
在大数据风行的当下,主打消除信息差的志愿填报付费服务,不应也不能成为一门野蛮生长的生意。除了要对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职业岗位技能证明书”加强监管和整治外,各地各校要以考生为本,切实加强招生政策宣传解读,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培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有效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咨询服务。近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发布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免费向考生提供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服务,包括首次公布专业录取数据,以权威官方数据、个性化院校筛选,助力考生科学填报志愿,这样的探索和创新值得肯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做好高考服务保障的“后半篇文章”,还有很大作为空间。
作为考生,经此一役要充分认识到高考结束只是一种新的开始,在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专家的等诸多选项之中,要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于形形色色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费,要睁大眼睛、保持警惕,谨防掉入“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