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当前,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十分重要。

金融机构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使命。在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金融机构需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受灾企业需求,细化工作举措,主动靠前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在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方面,金融机构应对不同地区的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需求进行精准评估。通过分析灾害风险、气象数据和地质信息,金融机构可提前预判灾害对当地经济和金融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灾害特点和需求,设计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确保受灾企业和人员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对此,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专门强调,鼓励银行机构针对受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发专项救灾信贷产品。

在优化服务方面,金融机构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畅通绿色通道,大力推行简便化、线上化的服务方式,加快办理进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要合理采取差别化支持政策,及时摸排在建项目、授信企业的受灾情况,主动联系受灾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针对性。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配合各地做好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工作,共同制定应对灾害的规划。

灾后重建是一项系统性艰巨工程。金融机构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专业优势,更好满足多元化的灾后重建需求,特别是强化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灾区交通、通信、燃气、电力、农田水利、排洪防涝等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助力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夯实经济稳定运行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