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绽放”在大美青海生态安全一线的格桑花——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战线,活跃着一支巾帼建功先进队伍。这个队伍里60%的“战士”都是女性。在家里,她们是孩子的妈妈、父母的“小棉袄”,承担着照顾家人的责任;在单位,她们兢兢业业,一心扑在环保监测事业上,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支队伍的名字就叫“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
(资料图)
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这决定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更为严峻的自然环境考验和更为艰苦的岗位磨炼。
2021年5月22日凌晨2时,许多西宁人被剧烈的晃动摇醒。窗外人声嘈杂,各种新媒体、微信朋友圈里的消息铺天盖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地震灾区的饮用水源有没有受到影响?是否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这是监测中心领导班子首先担忧的问题。职责所在、使命使然,于是,班子成员当即电话互联,连夜协调、动员相关工作人员,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同时,安排遥感监测组先行对地震灾区周边水源地保护区开展异常变化遥感监测。
天刚破晓,瓢泼大雨还在倾泻,监测中心大楼内“热闹非凡”,人员已集结到位,应急监测车整装待发。在接到省生态环境厅应急监测指挥指令后,随着一声“出发”,首批5个应急监测现场工作小组26人第一时间踏着晨曦奔赴果洛州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玛多县污水处理厂和玛多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第一小组直奔震中玛多县,到达位于黄河沿岸的黄河乡。震后的现场一片凌乱,余震还在,未知的危险随处都有,但大家都顾不上这么多了。经过科学细致的研判,工作组马上确定第一批次监测点位,技术人员冒着余震危险,分组投入到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的样品采集工作中。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刚完成饮用水源地样品采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都已经饥肠辘辘,正准备吃口饭,带队领导突然接到应急指挥部电话:“震中散居牧民的日常饮用水主要靠6口小型采水井予以保障。现在牧民反映有几口井井水变深,有苦味,请你们协助排查原因,开展监测工作。”面对紧急任务,大家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立即调整路线,战衣未脱又出征,分头奔向了不同的方位……
采完井水最后一个样品,已是凌晨1点多钟,工作组成员这才想起整整一天紧张奔波后都还水米未进。此时,震后的草原一片漆黑,大家架起行军锅,煮了方便面充饥。草草吃完,又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将采集的样品连夜送回实验室,另一路人马夜宿车中,随时等待指挥部的调遣……
应急监测的现场指挥部没有设在监测中心的大楼内,而是设在了震区,因为这样更便于及时掌握灾情动态情况。在风吹日晒中,在酷热严寒中,指挥部工作人员与各路监测小组随时保持联络,还同步安排中心实验室后续分析工作的调度,并结合现场情况随时对应急监测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如何安排人员、分析哪些项目、应急监测方案怎么修订?灾区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快速进行着,所有人员都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忙碌着!
天刚蒙蒙亮,实验室分析人员已陆续到岗,开始了分析前的准备工作,迎接第一批样品的到来。5月23日早上8点,第一批采集样品送抵,实验室样品分析随即开始了。
经过快速分析,第一批样品数据未见异常。监测指挥部根据黄河乡6个自备水源反馈有苦味的情况综合研判后,决定立即对果洛州饮用水源地和黄河乡6个自备水源开展全分析监测。
又是忙碌的一天,来自各地的样品陆续送达,检测工作在不停地进行。夜深了,实验室还灯火通明。随着实验结果的一步步呈现,水有些发苦的原因被一层层揭开:饮用水源地部分点位氯离子浓度较高,超过饮用水源地标准限值。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指挥部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了检测结果。同时,通过对现场反复进行检查,确定为震后地质变化原因导致。
这种高度负责、高速运转、高效专业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月时间,第一批赶往现场的技术人员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灾区,经历了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后,身体开始亮起了红灯。有的人因为高原反应强烈眼睛充血,有的人头痛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在高海拔地区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但作为灾区生态环境监测的“主力军”和“顶梁柱”,所有人员无一人叫苦、无一人喊累,顽强地经受住了余震、高反、寒冷和疫情的考验,也再一次见证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精神。
作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的“排头兵”,监测中心“娘子军”始终发挥着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从不掉链子、在艰难困苦环境建功立业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能够切实做到说清环境、支撑决策、服务民生,她们经常奔走在青海高原的山山水水间;为了第一时间掌握自然灾害引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情况,她们随时准备第一时间奔赴灾害现场。
多年来,检测中心先后参与完成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7.1级地震、果洛州玛多县7.4级地震、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6.9级地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油罐车翻车油品泄露应急监测、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8·18”山洪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工作,为我省各相关部门科学应对突发环境灾害事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