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一词来源于名片上在主业后加一个斜杠,隔开副业的写法。它指的是一群在职业之外,还拥有多种身份的人。
在渔沥村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时是企业家、上班族、普通村民,但有时他们却摇身一变,成为乡贤、志愿者、自治达人。
且看渔沥村的“斜杠青年”们如何活出人生滋味
(相关资料图)
企业家/乡贤:甜蜜又温暖
自渔沥村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渔沥村涌现出了一批心系村庄建设、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乡贤。这些“企业家/乡贤”的“斜杠青年”们,为村民带来了冬日甜蜜,也用他们的行动温暖了村民的生活。
上海福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亚均,每年春节都会为村里的老人送上年货,冬日虽寒,情暖人心。作为包装厂的老板,他知道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噪音,虽然噪音在环保标准内,他依旧坚持每年为附近的村民发放噪音补贴,尽到一份社会责任。
上海昊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方先宝,不仅为村里提供物资,主动当起志愿者,春节期间还为村里高龄老人带来了年货。
渔沥农场的夏士锋,作为渔沥村的“Tony老师”,当渔韵长廊建成后,村民们对两侧光秃秃的空间不太满意,他果断捐出了价值2万元的绿化装点了长廊两侧。他还是一名党员,发挥着党员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参与渔沥村的绿化修建、养护工作。他也在农场中提供了数个就业岗位,为村民解决就业问题。
上班族/志愿者:微咸却满足
渔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目前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达500多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平时需要正常上班的青年人,但他们同样愿为乡村做力所能及的事、愿付出自己的时间。这些“上班族/志愿者”的“斜杠青年”,他们穿梭的身影,挥洒着微咸的汗水,带着满足的笑容,成为了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渔沥12组的陈三华,每个工作日的中午他都骑着橙色的“爱心帮帮车”,为老人们送去午餐,风雨无阻;一村一点的王水贤,隔三差五提着自家的扫把,帮附近宅基打扫场地和门前的道路。
“汇余力·惠渔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平时的身份多种多样,有快递员、有社会工作者、有小白领……但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他们总是挺身而出,给村民带来十足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时常为独居老人送上便民服务,给老人陪伴,为老人带去快乐。
村民/自治达人:辛苦也幸福
渔沥村真正的主角,是在此安家落户的村民们。村民们总是能发挥各自的智慧、各显神通,用对家乡的热爱,成为自治达人。这些“村民/自治达人”们,在奔波与一遍遍的劝解中,虽然有很多辛苦的时候,但当最后矛盾化解,留下的便是幸福。
新的政策落实之初,常常会有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凭村委工作人员的力量常常是不够的,渔沥4组的杨梅华总是愿意站出来,参与到宣传教育的工作中来、带头示范、甚至主动提出用自己家做“小白鼠”,亲自试验新政策究竟能为村民带来什么。让村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改善,促进各项工作的推进。
渔沥村有成立村民调解机构,与镇司法所也保持密切联系,但在调解工作中发现,村民的法治思想仍旧不够。听说了调解工作中的困难,几位村民小组队长主动担起了普法的重担,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法律知识科普讲座,并成为了各村民小组的法律明白人,为各自小组做好科普工作。
可还记得那年驻守江边的“靠谱青年”?
可还记得那年舍己为人的“逆行青年”?
可知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这里也有“斜杠青年”们,在慷慨付出、默默守护、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