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飞刃”将“审判日”号切成碎片,《三体》剧版在高潮中迎来大结局。
(相关资料图)
尽管风头似乎不及同期热播剧《狂飙》,但在外界眼中,《三体》剧版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三体》电视剧15日开播首日热度值最快破2万,打破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开播1小时,站内热度破25000,豆瓣实时双榜和猫眼全网热度总榜第一;同时登上灯塔全网剧集正片播放市占、舆情热度以及电视端同时段直播关注度第一。
近日,《三体》剧版即将迎来大结局。“整体播出的效果超过了预期。”谈到剧版播出后的感受,三体宇宙CEO赵骥龙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对于《三体》电影的规划,他透露,关于电影的一切开发,公司都很慎重,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改编思路和故事呈现,希望在更完善的工业体系下进行更大胆推进。主创团队也会根据近期动画版与电视剧版三体的反馈,对后续的拍摄计划进行相关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流浪地球2》的热映,也让不少网友呼吁让郭帆来执导《三体》电影版。对此,赵骥龙坦言“很欢迎”,他希望越来越多的科幻影视制作人才能够加入到三体IP的内容项目中来。
“我和郭帆是多年好友,在整个影视制作工业化方面有很多一致的理念。我们都希望能够借由现在的项目经验,打造更标准化的国产科幻电影和电视制作的新体系。”赵骥龙表示。
在电视剧改编获得成功之后,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IP之一,如何发展三体IP的后续价值,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澎湃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三体宇宙CEO赵骥龙。
“三体”IP背后的三条业务线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在2009年其影视改编版权就已经被出售,但其影视化的道路充满崎岖和波折。2018年底,在完成了对三体版权的收购和整理后,“三体宇宙”公司正式成立并负责三体IP的统一开发。2021年,三体宇宙CEO由原三体宇宙国际事业部副总裁赵骥龙接任。
赵骥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在三体的整体开发策略,共有“文字、社区、产品”三条业务线,这三道业务线的循序渐进是三体IP实现常青的依靠。
第一条业务线是《三体》书籍本身,也是整个三体IP构建的基础。赵骥龙透露,考虑到年轻读者的数量,科普产业将是公司未来重点考虑方向之一,刘慈欣作品入选人教版课本成为引导青少年关注科幻作品的积极信号。未来,三体宇宙将在科普领域,包括线下科普展览等进行更多索与拓展,为中国的科普展馆体系增添更丰富的内容。
第二条业务线指广大的科幻爱好者人群。数据显示,《三体》的国内读者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而关注《三体》的泛文化用户在前几年已经超过一亿。随着网剧和动画的上映,这个数字仍有望再实现明显的增长。
“围绕这些用户,我们会形成一个三体社区。希望喜欢三体、科幻、未来与潮流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社区中,与我们持续产生互动和交流,这将推动三体乃至整个中国科幻产业的消费水平。”赵骥龙表示。
第三条业务线则包含三体各类的内容和衍生商业产品。赵骥龙希望,三体宇宙能依据三体IP开发制作出越来越好、越来越能够满足用户预期的内容产品,使得三体IP和整个科幻产业有新一层拓展。
此前《流浪地球2》官方周边众筹金额突破一亿元,打破国内影视衍生品众筹金额最高纪录,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对此,赵骥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三体宇宙的整体营收主要来源于影视剧制作收入和商业化授权业务收入两块,目前授权业务(包括衍生商业产品等)约占整体收入的40%,未来还可能链接一些新零售业务,自营销售“三体”商品。“现在这一两年我们已经看到‘三体’IP纯从财务角度已经获得了比较可观的回报,包括商业授权的业务在国内IP授权领域里也是头部。”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对三体宇宙的营收情况表达充分的信心。
从影视剧到衍生内容宇宙
在赵骥龙的规划中,三体IP的理想孵化周期是在五至十年内开发出基于原著的新衍生内容宇宙:例如将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故事演绎出新的篇章,为IP带来新活力,并产生一定收入。
在剧版《三体》正式完结后,番外剧《三体:大史》随之宣布制作计划,向三体衍生内容宇宙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第一阶段的番外规划在一年多前已经成型,覆盖了三本书的关键人物和关键组织。而大史是最早进入前期开发的项目之一,已经开发了一年多。”赵骥龙透露了番外剧的筹备。
据他介绍,《三体:大史》是对番外的首次尝试。主创团队希望可以通过这些番外,来丰富“三体内容宇宙”的细节。“《三体》原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时空跨度上非常大,有很多时代的描述都是编年史式的,对时代和社会有概括式的描述,但没有生活细节的展开。这也是这个IP的魅力,可以留给读者非常多的想象空间,也给了影视创作很多想象空间。”
谈到具体的IP开发思路,赵骥龙表示,在开发的前期,主创团队就进行了很多细分领域的尝试,包括风格化动画的细分领域的《我的三体》、声音用户的细分领域的广播剧等。“这些细分领域的改编积累,可以帮助我们先在部分用户那里去找到一些共识,理清更加大体量的内容作品的创作思路。”
而动画、电视剧的正剧和番外、电影,以及包括VR,线下沉浸式体验、泛文化类的人文综艺和图书出版在内的其他更多形态的内容作品,都已经在公司后续发展的整体计划中。
“三体IP的开发规划不是短期工作,我们每一部内容可能整体开发周期都需要很多年,不同体裁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组合,是在公司成立时期就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启动去开发的状态。市场的反馈会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单部作品的创作思路,但是整体规划,还是会按计划进行。”赵骥龙表示。
IP改编思路挑战很大,刘慈欣曾给剧版《三体》提创意
谈到对《三体》IP的整体开发规划,赵骥龙透露,这是基于一个基本认识来制定的,就是《三体》具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基础。“这个事实所代表的,是不同的人会对《三体》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当这个读者基数足够大的时候,是不可能靠单一内容来满足所有读者的期待的。所以我们的开发策略,是提供尽可能多类型的三体内容,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作为三体IP的“掌门人”,他坦言,IP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很有挑战性,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改编思路。例如针对电视剧,团队内部曾经探讨过“更科幻”的改法,也有过区别现在呈现的版本的好几种思路,最终确定了现实主义科幻的基调。
“文字语言和视听语言的转化,不会是一比一的复刻照搬,当中有哪些情节的取舍,包括一些留白部分的填充,在改编上,我们每做一个决定都很忐忑。播出后观众提出的疑问我们也都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内部的复盘。”赵骥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作为三体背后的版权方,对于三体的不少读者和观众而言,“三体宇宙”依旧是颇为神秘的存在。
赵骥龙介绍,作为版权方,三体宇宙不仅要对《三体》电视剧的成色进行把关,更要对作品传达出的《三体》气质负责。团队需要深入参与到改编和制作的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在关键环节引入关键资源,包括科学顾问团,还有提供刘慈欣的参与和观点等。
电视剧版《三体》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三体宇宙、咪咕视讯、灵河文化共同出品。之所以会选择腾讯作为主要的合作对象和播出平台,赵骥龙表示,三体作为充满思想实验的硬科幻作品,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保证投入的规模和运用技术的先进,因此必须选择行业领先的合作方。对IP运营来说,保证IP常青的基础就是触及更为广泛的、跨越代际的用户,对平台的选择也会考虑这一点。
有趣的是,在剧本改编过程中,《三体》作者刘慈欣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三体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感,大刘曾考虑通过更具象的概念,让全人类感受到巨大的危机。”赵骥龙透露。
他举例说,刘慈欣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永夜”:因为书中智子带来锁死地球科技的危机感只有科学界能够体会,但如果智子包裹地球,给人类展示永夜的危机,就会给全人类很大的威慑和悬念。此后刘慈欣还和主创提过一个想法,有人在太阳尺度上观测到倒计时,目的也是让全人类感受到危机。不过,考虑到影视语言的表现难度,最终未能在此次改编中彻底呈现。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