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施露
3月1日,在均瑶润盈举办的“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6”产业化签约暨YPEPRO益生菌新品上市仪式上,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表示:“YPEPRO用本土菌取代进口菌,标志着中国益生菌行业在菌种自立自强上翻开了崭新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产业化签约,标志着江南大学与均瑶健康联合研究院推出全新YPEPRO益生菌,用民族专利菌株替代进口专利菌株,为民族益生菌产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随着国人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中国益生菌市场容量已是千亿元规模。《2021-2025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每年增速约15%。
打破国外垄断
均瑶携手江南大学推出民族专利菌株
据悉,本次应用于YPEPRO益生菌新品的“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6”,有“肠道守卫菌”之称,凝聚了江南大学研发团队数十年心血,已取得中国发明专利。该菌株可缓解便秘并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已独家授权均瑶健康应用于益生菌系列产品中,具备巨大消费潜力。
在民族菌产业链构建上,有着益生菌第一股之称的均瑶健康自2020年8月份上市后一直在发力。
研发端方面,均瑶健康开启微生态科技转型,以功能性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开展人体全链微生态益生菌系统研究。同时,通过强化与江南大学等食品工程头部高校的战略合作,均瑶健康将高校储备的优质益生菌进行商业变现。在原料生产端,均瑶健康重整益生菌行业龙头企业润盈生物。
公开资料显示,润盈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原料供应商,出口程度高,在全球市场的接受程度高。重整之后,润盈的市场份额由之前的国外70%、国内30%逐步过渡到国内50%、国外50%。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并基于技术和科技优势,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
“润盈生物致力于做全球益生菌原料领跑者,业务主要面向B端客户。均瑶健康将携手产学研合作高校,将与高校合作的知识产权菌株纳入润盈生物体系,把润盈生物在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的优势与影响力再拉到新的高度。通过头部品牌或体量客户,将润盈生物专属菌株扩散到市场形成品牌力,获得相应的利润保障,再通过品牌力带动中小型客户的业务开发,形成良性闭环。大客户合作先树标杆、利润次之,再带动中小客户。”对于润盈生物对均瑶的战略意义,王均豪在接受采访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江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经历了非经营性问题带来的企业重组,润盈生物最终与均瑶健康联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也会是一个里程碑的转折。与均瑶健康牵手后,润盈背后的股权债权问题都解决掉了,另外、均瑶也在产学研上刚刚与江南大学签署了1亿多元的独占菌株产业化合作合同,都是为了接下来要把润盈生物与均瑶健康在益生菌赛道上的潜力再释放出来。”
价值被低估
益生菌行业仍需统一标准
随着市场持续被认可,国内千亿元益生菌市场引来了众多竞争者入局。
然而,由于中国微生态学起步较晚,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晚于西方企业,目前中国益生菌市场基本被进口菌株所垄断。国际巨头占据了中国益生菌原料市场85%的份额,对民族生物安全及中国益生菌产业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众多咨询机构已经给出了多个版本的中国益生菌产业、国际益生菌产业价值,不管是千亿元赛道还是万亿元赛道,我认为都不为过,益生菌的价值目前还是被低估的。”孙江伟对记者称。
随着国家对种子工程的重视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立创新意识的民族微生态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均瑶健康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共建大健康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本土益生菌明星菌株,目前已储备近20株具备与国际菌株同台竞争实力的民族专利菌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肠道菌群结构不同于西方人,必须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肠道菌群结构的大数据来研发适合中国人的益生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表示。
虽然益生菌市场已经达到千亿元规模,但整个行业并没有出现统一的标准。
从全球益生菌法规来看,中国的益生菌法规依然比较友好。我国有微生态药品、益生菌保健食品、益生菌发酵食品、普通食品、婴幼儿特殊菌种食品等细则。“国家推动法规要考虑到企业落地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法规太严,企业是否会因为成本太高导致产业自驱力下降,甚至可能的垄断与消费者高成本风险,但法规太松也会导致产业发展出现乱象,确实是有矛盾也有一些问题。”孙江伟对记者表示。
不过,据了解,润盈生物的专业能力推动了部分国家益生菌法规制订或修订,使得润盈生物成为当地认可的一线品牌,在中国海关连续几年的出口数据中,润盈生物也在益生菌出口量上排名第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