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新建广州白云站站房钢结构整体完工,正式全面封顶;
【资料图】
同日,海上“小蛮腰”——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高栏港大桥首榀钢箱梁架设成功,项目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6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工程——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项目首榀钢结构网架完成提升;
6月11日,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海底长城”合龙……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纷迎来重要节点,海陆空多路并进,重点项目密集“上新”,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不断提速。
“轨道上的大湾区”持续上新
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杆件拼装完成,新建广州白云站于6月19日正式封顶。接下来,广州白云站将全面进入室内外装饰装修阶段。按照计划,整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作为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主要客站之一,广州白云站总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米,将引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广湛高铁等线路,同步配套6条地铁线路等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及公共空间。
“广州白云站建成后,将成为站城融合、交通综合、功能复合、生态结合、智能统合,具有岭南特色的全新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广铁集团站房建设指挥部工程三部部长聂楠说。
据介绍,广铁集团运输系统正着手研究线路铺排计划,优化铁路运能,使广州白云站顺利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客运业务,进一步推进“高铁进市区”的进程,突破广州铁路枢纽运能瓶颈,为构建和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推器”作用。
当前,“轨道上的大湾区”新图景仍在不断“上新”。6月11日凌晨4时,被誉为我国“超级高铁”项目的广湛铁路梅江特大桥跨梅江连续梁顺利合龙,广湛铁路茂名段所有连续梁主体施工全部完成。
日前,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表示,将力争今年9月底建成开通广汕高铁,推进广湛高铁、深江铁路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等项目。此外,将推进广佛西环、南珠中城际、佛穗莞城际等项目落地,加速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00公里“黄金内湾”加速“缝合”
6月19日下午6时左右,经过近4小时的持续定位和挂钩,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高栏港大桥首榀钢箱梁架设成功,标志项目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黄茅海大桥主跨径2×720米,全长2200米,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该工程预计于2024年4月钢箱梁合龙,2024年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黄茅海大桥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6月11日上午8时左右,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5年后,这座“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又一次刷新了大湾区海底工程的世界纪录。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合龙,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提速。同时,为深中通道冲刺2024年通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广东交通集团董事长邓小华表示。
深中通道是串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跨海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该项目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减为约20分钟。
当前,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深江铁道、广深港高铁……多条跨江通道横跨江面,珠江两岸“牵手”频密。
继深中通道后,横跨珠江口的又一条重要交通大动脉——深珠通道(即“伶仃洋通道”)也从“胎动”进入行动。不久前,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这意味着,深珠通道的双侧走向已经明确。今年上半年,深珠通道从图纸规划到前期研究、设计招标的项目进程已经加速。
大工程有“大智慧”
在广州白云站的工地上,建筑机器人“大显身手”,成为建设现场的一道风景线。
针对广州白云站异形钢结构体量大、节点多、悬挑远,特殊环境作业范围广、各专业交叉作业多、高空作业风险大等难点,中铁建工集团项目团队首次试用了“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
“广州白云站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运用机器人进行施工的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已累计试用了包括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在内的18种智能机器人。”中铁建工集团广州白云站项目经理钟万才介绍说,这些建筑机器人的使用,成为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实现应用的试点案例。
“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是我们创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广铁集团站房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莫崇杰说。
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施工方介绍,针对T3航站楼主楼结构的整体造型特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与参建单位以智慧建造为核心,运用先进施工工艺和BIM技术手段,攻克了高大支模、超长混凝土结构、大型空腔预应力梁结构、花冠柱等难题,提前识别大范围跨内变标高复杂节点30余处,通过加强现场指导施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打开BIM信息化管理平台,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功能齐全,“施工日志”界面详细展示了施工部位、内容情况以及材料机械设备使用说明等实时信息。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组自主研发了数字化制造管理平台。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总工程师朱超说:“项目利用大型数控设备加工的高精度零件,通过板单元智能化焊接流水线制造,保障钢箱梁的匹配精度和焊缝焊接质量,再由钢箱梁智能化涂装生产线的机器人实现智能打砂、自动喷漆,提高钢箱梁外表面油漆的粘结力和光泽度,给钢箱梁披上‘防护外衣’,最后由无卡痕吊具吊装出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