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首个“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完成试点业务备案。
近期,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深圳、北京、广州三地开展试点,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6月30日,深圳人行、深圳外汇局正式印发《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试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位于福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的某高科技上市公司、全球指纹识别方案主要供应商已成为深圳首家完成试点业务备案的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便利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
促深圳总部经济发展
据悉,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以下简称“跨境资金池业务”),是指跨国公司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通过主办企业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资金的业务,包括开展外债或境外放款额度集中管理、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中的一项或多项业务。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资金管理面临诸多痛点。专家宋罹黎此前提到,“总体来看,目前中资跨国公司在企业集团财资管理及资金使用上通常面临三大痛点:看不清、控不好、用不上。”
“看不清”指中资跨国公司由于资金分布广、资金结构复杂、财资管理信息化跟不上来,导致集团对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无法完全掌握。“控不好”指中资跨国公司资金管理部门不能实时了解海外资金存量,也不太了解这些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沉淀情况。“用不上”指中资跨国公司资金管理部门因为不了解资金的具体情况,无法进行资金有效掌控,所以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没有“抓手”。
基于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等问题,上述试点主要内容涵盖:优化整合现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相关政策要求,惠及更多企业;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简化备案流程及资金使用相关材料审核。
据悉,上述跨境资金池业务新规在北京、深圳等地开展,降低了企业入池门槛,并在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备案流程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为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和全球化运营提供便利,为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深圳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
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试点的落地,也与2021年开展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共同构建了深圳“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
2021年3月,北京、深圳开展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通过适度调整企业的外债、境外放款额度、实施资金池内本外币资金的划转及使用等方面的便利化优惠政策,助加入资金池的企业降本增效。据国家外汇局数据,截至2022年11月,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办理规模合计近500亿美元。
2022年7月,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扩容,上海、广东、北京、深圳、青岛、宁波等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深圳外向型经济活跃,跨国公司总部聚集,深圳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也将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统筹使用效率,降低了企业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
目前,在多地竞逐“总部经济”背景下,深圳明确要到2030年成为“全球一流总部集聚地”。据统计,2022年,深圳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经认定的市级总部企业335家,较2017年的97家增长2.5倍。
跨国公司方面,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认定沃尔玛、伟创力、百胜、凯为医疗、麦克韦尔、普华永道等4批跨国公司总部企业73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