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揭牌三周年。三周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坚持“国内一流、国际公认”自我追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8月30日下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自贸试验区三周年的丰硕成果。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介绍,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可复制可推广,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含金量高、受企业欢迎的制度创新成果。试点任务落实方面,国务院批复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104项、正在推进7项,总体落地实施率超过98%;全国复制推广的278项经验案例我省落地实施率超过95%。制度创新成果方面,三个片区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自贸区系统谋划、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省级层面21项支持政策落地过半,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管理、生物医药国际执业资格比照认定国内职称等政策先后落地,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正在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江苏自贸试验区扎实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态得到明显提升。三年来,自贸区完成外贸进出口1.65万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7.2亿美元,位居全国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江苏制定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项政策措施,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公平竞争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为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江苏制定出台17项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高端制造全产业链监管、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国际班列集装箱“船车直取”等多项试点,压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此外,为积极培育新业态,自贸区还支持银行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2021年苏州片区离岸贸易结算量同比增长184%,并开通“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创新链、做优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此,江苏自贸试验区累计部署实施90余项重点研发项目、4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破了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占全省9.5%;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年来,自贸区先后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百余个,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自贸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加大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并积极探索与省内及长三角重点开放平台的联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王存表示,三年来,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三个片区开展差异化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发展格局。南京片区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落地基因与细胞实验室、EDA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实施海外人才合伙人计划,加快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苏州片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厚植中新合作优势,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连云港片区加快建设亚欧国际重要交通枢纽,建设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哈萨克斯坦-东门无水港建设水平,打造国际班列连云港品牌,“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功能不断完善。

为充分展示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成效,鼓励自贸片区及有关部门开展更深层次制度创新探索实践,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在会上发布,南京片区“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苏州片区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连云港片区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等创新成果入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