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鱼嘴湿地公园沿岸,大胜关长江大桥下,如今每逢晴朗温和天气,灰色的江豚便会跃出江面,在浩荡大江之中游弋。

南通狼山耸立于长江之尾,逶迤的江滨丘陵称为“五山”。曾经的化工厂、工业港口已无踪迹,现在这里夏日草木苍翠,江风鼓动,健身者与游人络绎于途。

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盛夏时节的夜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亩稻田旁,是灯火里热闹的民宿、餐馆和酒坊。

这是江苏大地的几幕场景。北到黄河故道,南至太湖之滨,西到洪泽湖畔,东至茫茫黄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之色,随处可见;“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之景,百里不绝。

7月26日召开的“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美丽江苏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掷地有声:2012年到2021年,江苏的图景已焕然一新。

更强中变得更美

十年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64万亿元,增加了115.6%。同期,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了25.8%、24.4%、40.7%、46.9%,PM_2.5平均浓度下降54.8%,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22.1个百分点,达到82.4%;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提升43.7个百分点,达到87.1%,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总磷、总氮浓度达到近十年来最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五年上升,2021年度达到93.6%。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江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江苏“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以来,全省矿山总数下降到185个,淘汰落后矿山800多个。全面完成长江沿线8个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海安市海岸线湿地、盐城典型退化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2011年至2021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1年的10.60%提高到2021年的25.56%,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任务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10042个,惠及超过1000万人。截至2021年,全省公共供水服务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全省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达8.27万吨,较2011年增长了2.9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100%。迄今,江苏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和街区(5个)。全省城市(县城)公园绿地面积由408.81平方公里增长至644.85平方公里,公园数量由826个增长至1504个。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实现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有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兴化垛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宁区美丽乡村、溧阳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样板。

长期位列全国经济第二强省的江苏,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加美丽,江河湖海日益清澈,城市更具魅力。

“美好”从何而来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与黄淮平原,江海河湖汇聚,“一山二水七分田”,有较好的自然条件,但也存在人口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受限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长江和太湖沿岸,环境承受能力已近饱和。为了优化生态、塑造美丽江苏,从省、市、区县各级政府到产业园区、乡镇、村庄和企业,全省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

建设美丽江苏起点较高、目标明确。省发改委副主任季鸣表示,十多年来,美丽江苏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两个领域的目标一直在协同推进。省美丽江苏建设领导小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均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紧密协调一致。美丽江苏建设,迄今实施了六大重点工程:生态美境建设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江海河湖”统筹改善水环境质量;美丽宜居建设工程;畅达交通建设工程;水韵江苏人文工程;文明新风倡导工程;绿色发展提升工程,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在“双碳”领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加大“双碳”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绿色低碳创新突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将13个设区市一体纳入、明确共抓长江大保护责任。近几年来,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18、2019、2020年国家警示片披露的三批次42项问题全部清零,走在沿江省市前列,长江江苏段再现水清岸绿景象。与此同时,全省——尤其是长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借“绿色发展”契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沿江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2021年沿江地区GDP占全省比重超过77%,科技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比重均达到全省的85%左右,全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的基础上,今日的江苏更具绿色发展之美。

推荐内容